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导致GH的病毒有两种类型,即HSV-1、HSV-2,多数GH由HSV-2引起[1]。GH在全球广泛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2年全球15~49岁人群中HSV-2感染者为4.17亿例,感染率为11.3%,每年有1 920万例新发感染[2]。2008—2017年中国GH报告发病率为6.14/10万~8.65/10万[3]。由于目前治疗尚不能将体内潜伏感染的HSV彻底清除,因而该病迁延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为了给临床医生诊疗GH提供指导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第1版GH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近期我们参考国内外文献,对2009年版的指南进行修订。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出现,我们将不断对本指南予以修订。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多性伴史,或性伴感染史。
指第1次出现临床表现的GH,包括原发性GH(第1次感染出现症状)和非原发性GH(再次感染另一型HSV并出现症状)。潜伏期2~20 d,平均6 d。初起为红斑和丘疱疹,很快发展为集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 d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有烧灼感和疼痛。病程可持续2~3周。男性好发于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体、阴阜等,可伴有尿道炎表现。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道、宫颈、会阴和阴阜等。有肛交性行为者可有肛门、直肠受累,表现为肛周水疱或溃疡,肛门疼痛,里急后重、便秘和直肠黏液血性分泌物等。
原发感染的初发性GH,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常伴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病程较长。
与初发性GH相比,复发性GH自觉症状较轻,水疱、糜烂或溃疡皮损数目较少,病程较短,多在1周内愈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少见。发疹前可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痛、感觉异常等。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发作性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红斑、裂隙、糜烂等。
此外,尚有特殊类型的GH(疱疹性宫颈炎、疱疹性直肠炎等)和亚临床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特征的生殖器部位HSV感染)。
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和抗原检测)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疱液、溃疡面渗液、尿道拭子、宫颈拭子或直肠拭子等;血清抗体检测需要采集血液标本。
应用核酸扩增试验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到HSV DNA。该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条件的单位可作为首选检测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HSV。
以免疫荧光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临床标本,HSV抗原阳性。
HSV-2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同时有或无流行病学史及HSV-2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并且病毒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中任一项阳性。
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缩短排毒时间,减轻传染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预防或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如下方法。
西医治疗各种类型GH参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等发布的《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14)》[7]及《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9],具体见本文附录。
由于初发性GH的全身症状比较明显,皮损严重,为了减轻症状,防止(减少)复发,治疗方法建议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初发性GH中医辨证多为肝经湿热,主要表现为外阴簇集小水疱,基底潮红,或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自觉局部灼热疼痛或会阴、大腿内侧隐痛不适,可伴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内服治疗:清肝利湿解毒,推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龙胆草8 g、炒栀子8 g、泽泻10 g、生地12 g、虎杖10 g、紫草10 g、丹皮10 g、茵陈15 g、板蓝根15 g、苍术12 g、苡薏仁15 g、甘草5 g)。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10 g(后下);疼痛明显者可加郁金12 g、赤芍12 g、三七末3 g(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为5~7 d。亦可选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治疗[8,10]。
外用治疗:发作期糜烂皮损可选用紫草油、甘草油、青黛油、喉风散外用;或用紫草30 g、虎杖30 g、大黄30 g、地榆30 g,加水2 000 ml煎至1 000 ml放凉后外洗患处。
治疗目的是减少病毒排出,缩短病程,促进皮损愈合,减少传染性,可根据复发的频率、症状选择治疗方法。
(1)发作频率每年≤ 6次,复发皮损少,自觉症状轻,可选择西医或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可参照初发性GH的中医治疗方案,在上述清肝利湿解毒的处方中去除龙胆草、炒栀子,加黄芪15 g、黄精12 g健脾补肾,扶正祛邪[11,12,13]。
(2)发作频率每年> 6次,复发皮损多,自觉症状重,建议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目的是预防复发或减少复发,建议选择中医调理治疗。
复发性GH非发作期中医辨证多为正虚邪恋。主要表现为阴虚内热或脾虚气郁。阴虚内热症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滋阴清热,推荐选择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药物:熟地15 g、山萸肉10 g、山药15 g、茯苓15 g、丹皮10 g、泽泻10 g、黄精12 g、白芍15 g、五味子10 g、甘草5 g)。脾虚气郁症见精神抑郁焦虑,忧心忡忡,食少困倦,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解郁,推荐选择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药物:党参15 g、白术15 g、黄芪15 g、莲子15 g、陈皮10 g、山药15 g、柴胡10 g、白芍15 g、合欢皮15 g、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服,可连服1个月。亦可选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阴虚内热症)或参苓白术丸(脾虚气郁症)口服治疗[8,14]。
抗病毒治疗能否有效降低新生儿HSV感染的证据还不充分,且目前的研究资料亦不能完全肯定孕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绝对安全。但对有症状的HSV感染,特别是妊娠末期原发性GH或临床表现严重的复发性GH,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益处显著高于其风险性。治疗前应与孕妇及其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工作。
孕妇GH发作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清热安胎,在清热除湿同时要注意顾护胎气,勿用动胎及有毒之品。基本方药可选用黄芩10 g、白术15 g、白芍15 g、黄芪15 g、苏叶10 g、山药15 g、茵陈15 g、生地10 g、茯苓15 g、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服,疗程为5~7 d[8,14]。
对GH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并给予相关调理的建议:①让患者了解GH自然病史,强调复发的可能性,饮酒、疲劳、焦虑、性行为、月经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②告知GH患者可以进行发作期抗病毒治疗和抑制性抗病毒治疗,以上治疗有利于防止复发和缩短病程;③鼓励GH患者将其疾病状态如实告诉性伴,让患者了解无症状排毒时期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正确和坚持应用安全套可以减少GH性接触传播风险;④劝告患者出现GH病损或有前驱征兆时避免发生性行为;⑤患者可根据体质适当选用食疗调理身体,如发作期选用土茯苓、茵陈、薏苡仁煲汤祛湿解毒,非发作期可选用西洋参、黄芪、灵芝、党参、淮山等煲汤益气健脾,增强体质。
参加指南修订的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列):王千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王向东(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苏平(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白英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乐嘉豫(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刘全忠(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闫景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玉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红兵(江苏省中医院)、李维云(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成会(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张毅(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范瑞强(广东省中医院)、陆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永锋(广东省皮肤病医院)、陈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陈信生(广东省中医院)、陈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和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占才(中日友好医院)、林绍春(四川省人民医院)、其木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施伟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施辛(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段逸群(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骆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耿立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徐文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徐金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曾凡钦(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覃永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褚小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廖元兴(南部战区总医院)
执笔者 范瑞强 王千秋
志谢 对参与本指南2009版编写的专家表示感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口服阿昔洛韦200 mg每日5次,共7~10 d;或阿昔洛韦400 mg每日3次,共7~10 d;或伐昔洛韦500 mg口服每日2次,共7~10 d;或泛昔洛韦250 mg每日3次,共7~10 d。
用于病情复发时,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缩短复发时间,减少病毒排出。间歇疗法最好在患者出现症状24 h内使用。推荐方案:口服阿昔洛韦200 mg每日5次,共5 d;或阿昔洛韦400 mg每日3次,共5 d;或伐昔洛韦500 mg每日2次,共5 d;或泛昔洛韦250 mg每日3次,共5 d。
可采用长期抑制疗法。推荐方案:口服阿昔洛韦400 mg每日2次;或伐昔洛韦500 mg每日1次;或泛昔洛韦250 mg每日2次。需长期持续给药,疗程一般为4~12个月。
(1)间歇疗法:口服阿昔洛韦400 mg每日3次,共5~10 d;或伐昔洛韦1 000 mg每日2次,共5~10 d;或泛昔洛韦500 mg每日2次,共5~10 d。
(2)抑制疗法:口服阿昔洛韦400 mg每日2 ~ 3次;或伐昔洛韦500 mg每日2次;或泛昔洛韦5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一般为4~12个月。
可外用3%阿昔洛韦乳膏或1%喷昔洛韦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