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41(4) : 323-32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9.04.001

因理论体系的不同,血液病的中西医病名、疾病分型、诊断标准等混淆之处甚多。血液病中医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临床医师、科研人员规范应用,方便学术交流,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为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重点病种和优势病种,其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虽在国内得以推广,但全球范围内尚未实施。本指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8年)"[1]基础上,对MDS的中医病名、辨证分型、预后积分、中药治疗以及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规范,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秘书起草,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病专业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讨论,以及专家多次修订形成本指南。

1 中医病名标准

MDS无相应的中医病名可沿用,且西医病名也并不能较好地反映MDS本质,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血液病专业组联合建议,可创新命名为"髓毒劳",其含义为:"髓"代表病位,"毒"代表病性,"劳"代表病状[2]

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目前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3]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4]相关内容制定。

2.1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五心烦热,重者衄血或便血,或皮肤紫斑,舌淡嫩苔少,脉虚大无力。

2.2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面色苍白或虚浮,纳呆便溏,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重者衄血或便血,或皮肤紫斑,舌淡胖苔水滑,脉沉细。

2.3 热毒炽盛、毒瘀阻滞证:

发热,汗多,常见衄血或便血,或皮肤紫斑,口干口苦,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3 中医预后积分标准

根据MDS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按照中医证候对预后影响的权重[5],形成MDS中医预后评分系统,其中,<7分为轻证,7~12分为中证,12~17分为重证,>17分为极危重证,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预后评分系统

表1

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预后评分系统

预后变量 1分 2分 3分 4分
气虚 气短乏力,或神疲自汗,或少食便溏 动则气喘 气息微弱  
血虚 面色不华,或唇甲淡白 动则头晕  
阴虚 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 盗汗潮热    
阳虚 倦怠嗜卧,或形寒肢冷 四肢浮肿 肠鸣泄泻 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
出血 1处 2处 ≥3处 内脏/脑
发热 偶有发热 经常发热 发热持续不退 高热神昏
舌象 舌淡苔白,或舌红苔少 苔焦褐,或苔白腐    
脉象 脉细,或脉弱 脉细弱 脉微弱 脉微欲绝
4 辨证使用中药标准
4.1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化瘀。

推荐方药:益气养阴方药可使用生脉饮合大补元煎加减。药物包括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白芍、天冬。解毒化瘀可口服使用含雄黄的中药制剂[6,7,8],如:青黄散[9,10,11,12]、复方青黄散[13,14,15]、六神丸[16]、复方青黛片[17]、定清片[18]等。或静脉使用砷剂[19,20]

4.2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治法:健脾补肾,解毒化瘀。

推荐方药:健脾补肾可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包括木香、砂仁、太子参、麸炒白术、炙甘草、茯苓、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解毒化瘀可口服使用含雄黄中药制剂[6,7,8],如:青黄散[9,10,11,12]、复方青黄散[13,14,15]、六神丸[16]、复方青黛片[17]、定清片[18]等。或静脉使用砷剂[19,20]

4.3 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

治法:清热祛邪,解毒化瘀。

推荐方药:清热驱邪方药可使用白虎汤和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物包括选择石膏、知母、生甘草、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玄参。解毒化瘀可口服使用含雄黄中药制剂[6,7,8],如:青黄散[9,10,11,12]、复方青黄散[13,14,15]、六神丸[16]、复方青黛片[17]、定清片[18]等。或静脉使用砷剂[19,20]

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5.1 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预后积分,见表1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 %。

5.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6 口服含雄黄中药制剂标准

雄黄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诱导恶性细胞的凋亡,促进病态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调节异常甲基化[21,22,23,24]。含雄黄的口服中药制剂包括:青黄散[9,10,11,12]、复方青黄散[13,14,15]、六神丸[16]、复方青黛片[17]、定清片[18]等。

6.1 雄黄质量标准:

雄黄水飞,干燥粉末,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算,不得少于90.0%[25]

6.2 口服雄黄的起始剂量:

每日0.1 g(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25]

6.3 口服雄黄的有效血砷浓度:

起始有效血砷浓度20 µg/L,但血砷浓度>50 µg/L时并未增加疗效[13,14]

6.4 口服雄黄的剂量调整:

监测血砷浓度,对血砷浓度不足者,逐渐增加雄黄剂量0.1 g/d,雄黄最大剂量0.3 g/d[14,15,26,27]

6.5 口服雄黄的使用限制:

血砷峰浓度≥140 µg/L者雄黄用量减半,血砷峰浓度≥940 µg/L者,终止使用[28]

7 口服含雄黄中药制剂治疗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安全性标准[14,29,30,31]
7.1 年龄范围:

18~75岁。

7.2 毒副作用临床表现:

胃脘不适、恶心纳差、腹痛腹泻、四肢麻木、皮肤瘙痒、皮肤角化、面部浮肿等。

7.3 脏器功能监测:

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

7.4 毒副作用分级: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1]对毒副作用进行分级。①轻度:可以忍受,不影响治疗,也不需要处理,对健康无明显影响。②中度:难以忍受,需停药或处理,对健康有一定影响。③重度:危及生命,致残或致死,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8 口服含雄黄中药制剂治疗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应急预案
8.1 中药:

甘草30 g、绿豆30 g,或防己30 g,煎汁频服[32,33,34]

8.2 西药:

二巯基丙磺酸钠,5 mg/(kg•次),肌内注射,第1日3~4次,第2日2~3次,以后每日1~2次,连用7 d。

委员会成员

执笔人:刘为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91)

审定专家:胡晓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91)

学术顾问:麻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91);陈信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北京 100029)

参与指南讨论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列):王展翔(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 IL60148);平野俊彦(东京药科大学,日本东京 192-0392);史哲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天津 300193);孙雪梅(江苏省中医院,中国南京 210029);陆嘉惠(上海市中医院,中国上海 200071);吴晓生(梅奥诊所,美国明尼苏达州 MN55905);杨同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血液病医院,中国昆明 650032);陈斌(湖北省中医院,中国武汉 430061);周永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上海 200437);胡晓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91);徐瑞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济南 250011)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申明 除基金项目支持外,本文全体作者未接受过其他第三方的资助或服务,对文中所描述的药物、材料或器械均无个人或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专家委员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8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 8): 914- 920. DOI:10.7661/j.cjim.20180702.187.
[2]
陈信义麻柔李冬云. 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 11): 1040- 1041. DOI:10.3321/j.issn:1003-5370.2009.11.02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Z].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1: 361.
[4]
赵攀邓中阳王明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 10): 2339-2342,2346.
[5]
龚燕冰倪青王永炎.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二)——中医证候的量化及数理统计方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0( 1): 5- 8. DOI:10.3321/j.issn:1006-2157.2007.01.001.
[6]
邓中阳王明镜胡晓梅. 口服雄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概况[J]. Glob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国际传统医学杂志), 2015, 3( 1): 20- 24.
[7]
刘奎张兰红徐瑞荣. 雄黄在血液病中应用进展及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1): 199- 20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1.074.
[8]
汪俊杰胡琦. 雄黄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17, 23( 15): 82- 85. 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17.15.026.
[9]
XuS, MaR, HuXM,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ainly with Qinghuang Powder[J]. Chin J Integr Med, 2011, 17( 11): 834- 839. DOI:10.1007/s11655-011-0894-9.
[10]
胡晓梅麻柔许勇钢. 青黄散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3( 6): 568- 5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1.06.034.
[11]
高飞麻柔胡晓梅. 青黄散为主治疗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远期疗效的初步观察[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 26( 1): 16- 18. 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13.01.008.
[12]
朱千赜胡晓梅王洪志. 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0例回顾性分析[J]. 中医杂志, 2018, 59( 4): 303- 306.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5.12.009.
[13]
王月方苏邓中阳.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7( 12): 1091- 109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5.12.009.
[14]
邓中阳方苏王洪志.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与血砷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 白血病•淋巴瘤, 2017, 26( 5): 261- 266.
[15]
马俊丽曲文闻胡晓梅.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克隆选择性与砷体内效应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 6): 8- 10,2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04.
[16]
蔡国琴张聪郑礼. 六神丸对肝癌BEL7402、肺癌A549和白血病HL60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 中成药, 2012, 34( 5): 935- 936.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12.05.042.
[17]
朱华淳沈云峰周新. 复方青黛片治疗恶性血液病31例[J]. 白血病•淋巴瘤, 2002, 11( 5): 302- 303. 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02.05.026.
[18]
王婕郑丹丹周永明. 中药定清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临床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 30( 3): 97- 101.
[19]
韦苇侯健周帆.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1, 24( 3): 142- 144. DOI:10.3969/j.issn.1004-2806.2011.02.005.
[20]
孙凤高明洁雍彦礼. 补肾解毒法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 8): 1656- 1658.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8.042.
[21]
HuXM, TanakaS, OndaK, et al. Arsenic disulfide induced apoptosis and concurrently promoted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in cytokine-dependent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progressed leukemia cell line F-36p with complex karyotype including monosomy 7[J]. Chin J Integr Med, 2014, 20( 5): 387- 393. DOI:10.1007/s11655-013-1514-7.
[22]
HuXM, YuanB, TanakaS, et al. Arsenic disulfide-triggered apoptosis and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 lines[J]. Hematology, 2014, 19( 6): 352- 360. DOI:10.1179/1607845413Y.0000000138.
[23]
XuM, RenJY, GuoYC, et al. Effects of arsenic disulfide on apoptosis,histone acetylation,toll like receptor 2 activation,and erythropoiesis i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patients in vitro[J]. Leuk Res, 2017, 62: 4- 11. DOI:10.1016/j.leukres.2017.09.010.
[24]
周庆兵. 含砷中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基因甲基化调控作用研究[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25]
国家药典编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336- 337.
[26]
朱千赜邓中阳王明镜.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砷浓度及安全性分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9( 11): 976- 980.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7.11.005.
[27]
ZhuQ, DengZ, ZhuS, et al. Study on the Clinical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Arsenic-Containing Compound-Qinghua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7, 2017: 2095682. DOI:10.1155/2017/2095682.
[28]
倪建华陈国强沈志祥. 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7, 18( 5): 250- 253.
[29]
HuXM, LiuF, MaR. Appl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nese arsenic drugs in treating malignant hematopathy in China[J]. Chin J Integr Med, 2010, 16( 4): 368- 377. DOI:10.1007/s11655-010-0506-0.
[30]
王月方苏宋敏敏.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性分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 36( 12): 1074- 1077.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4.12.006.
[31]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9- 20.
[32]
杨丽红. 绿豆对砷中毒的解毒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8): 8- 9.
[33]
邓媛姜良铎. 解毒方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09, 2( 3): 182- 184.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09.03.006.
[34]
李祥华高林余万桂. 粉防己碱对雄黄中毒大鼠尿砷血砷含量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24): 2083- 2086. DOI:10.3321/j.issn:1001-5213.2009.24.007.

Original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