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原发性甲减、中枢性甲减和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程度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根据病因分为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甲状腺手术后甲减、131I治疗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轻者无特异性症状,典型者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行动迟缓、嗜睡、女性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量过多、不孕等;重症患者可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
体征有面色苍白、眼睑和/或颜面水肿、唇厚舌大、毛发稀疏、神情淡漠,称为甲减面容。皮肤干燥粗糙,皮温降低,由于高胡萝卜素血症,手脚掌皮肤可呈姜黄色。少数患者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累及心脏可出现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
治疗甲减的药物主要是甲状腺激素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 | 用药指征 | 首选药物 | 备选药物 |
---|---|---|---|
甲状腺激素类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 | 左甲状腺素 | 干甲状腺片 |
黏液水肿性昏迷 |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钠 | 左甲状腺素或干甲状腺片 |
L-T4替代治疗后4~8周需监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治疗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1次,或根据临床需要决定监测频率。原发性甲减根据TSH水平调整L-T4剂量,治疗目标个体化。中枢性甲减依据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而非TSH水平调整治疗剂量。替代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导致临床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药品分类:甲状腺激素类。
2.用药目的:用于甲减的替代治疗。
3.禁忌证:禁用于以下情况。
(1)对L-T4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
(2)未经治疗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不全、甲状腺毒症。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急性全心炎。
4.不良反应及处理:主要为药物过量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多汗、失眠、体重下降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减量或停用,直至症状消失后,以较低剂量重新使用,4~6周后测定血清FSH和FT4以确定是否达到治疗目标。
5.剂型和规格:片剂,50 μg/片、100 μg/片。
6.用法和用量:口服,宜晨起空腹(早餐前至少半小时)或睡前服用,均为每天1次。
(1)成人:起始25~50 μg/d,每3~7天增加25 μg,直至治疗达标。
(2)新生儿:10~15 μg·kg-1·d-1。
(3)儿童:6个月以内6~8 μg·kg-1·d-1,6~12个月6 μg·kg-1·d-1,1~5岁5 μg·kg-1·d-1,6~12岁4 μg·kg-1·d-1,>12岁2 μg·kg-1·d-1。
(4)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有心脏病者宜小剂量起始12.5 μg/d,每1~2周增加12.5 μg,缓慢增加剂量;妊娠期起始50~100 μg/d,尽快增至治疗剂量。
7.药物代谢动力学:达峰时间5~6 h,半衰期约7 d,口服吸收率约70%。主要在肝脏、肾脏、脑和肌肉代谢,经尿液和粪便排泄。
8.药物相互作用:氢氧化铝、碳酸钙、消胆胺、硫糖铝、硫酸亚铁、食物纤维添加剂等可影响小肠对L-T4的吸收;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异烟肼、洛伐他汀、胺碘酮、舍曲林、氯喹等药物可以加速L-T4清除。同时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调整L-T4用量。含大豆制品会降低L-T4在肠道中的吸收,用药期间尽量避免食用。
1.药品分类:甲状腺激素类。
2.用药目的:用于甲减的替代治疗。
3.禁忌证:参考L-T4。
4.不良反应及处理:参考L-T4。
5.剂型和规格:片剂,40 mg/片。
6.用法和用量:口服,宜晨起空腹(早餐前至少半小时)或睡前服用。因本品T3、T4含量及两者比例不恒定,故治疗中应根据症状和T3、T4及TSH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1)成人:起始剂量10~20 mg/d,逐渐加量至维持剂量40~120 mg/d。
(2)儿童:起始剂量宜为完全替代剂量的1/3,逐渐加量至替代量。<1岁8~15 mg/d;1~2岁20~45 mg/d;2~7岁45~60 mg/d;>7岁60~120 mg/d。
(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对甲状腺激素较敏感,60岁以上者替代量比年轻人约低25%。
7.药物代谢动力学:T3半衰期较短,给药后出现短暂峰值并且1 d内T3水平易波动,目前缺乏实验研究结果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8.药物相互作用:参考L-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