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计划书

王淑雅 1 刘帅 1 徐珊珊 1 侯梦雪 1 陈雨晴 1 张琳琳 1 周建新 2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工作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7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38
WangShuya 1 LiuShuai 1 XuShanshan 1 HouMengxue 1 ChenYuqing 1 ZhangLinlin 1 ZhouJianxin 2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care Quality Management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orking group of the Expert Consensus on Sedation and Analgesia for Neurocritical Care Patients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0, China 2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周建新,Email:Zhoujx.cn@icloud.com 张琳琳,Email:abluelemon@163.com Zhou Jianxin, Email: Zhoujx.cn@icloud.com; Zhang Linlin, Email: abluelemon@163.com

镇痛镇静治疗是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综合重症患者已陆续发布了关于镇痛镇静的相关指南和共识[1];近年来,重症监护评估镇静实践(sedation practice in intensive care evaluationⅢ,SPICE 3)[2]和最大化镇静和减少脓毒症中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病死率研究(maximizing the efficacy of sedation and reducing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septic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MENDS 2)[3]等相关的高质量研究结果也陆续发表。与此同时,随着重症医学亚专科的迅速发展,针对心脏重症、小儿重症等特殊群体的个体化镇痛镇静治疗证据也越来越多[45]。在神经重症领域内,镇痛镇静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轻患者疼痛、焦虑、躁动等,更具有减轻应激、降低脑代谢等脑保护的作用。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发布了《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6],对指导重症脑损伤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神经重症医学的发展、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和新型镇痛镇静药物的上市,考虑到我国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对于镇痛镇静认知和实践的差异[78],对2013年发布的《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进行更新迫在眉睫。

因此,我们于2023年2月发起制订了《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拟在2013版共识的基础上重点增加谵妄的相关推荐意见,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和最新的镇痛镇静理念,平衡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从临床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全面回答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目的、评估、药物选择以及特殊情况下(难治性颅高压、目标体温管理)镇痛镇静治疗等关键问题,使用改良德尔菲法,最终形成一份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组成员意见的专家共识。现就共识的制订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详细阐述。

1 专家共识制订方法 1.1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的制订流程:

本专家共识立足于关注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重要临床问题,遵循美国医学科学院(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9],遵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1011]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12]的制订步骤,设计和实施制订本共识的方案,并符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Ⅱ)的6个领域要求[13]。计划最终按照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14]撰写专家共识计划书及正式专家共识文件,技术路线见图1,时间规划、主要领导团队及工作内容见表1

10.3760/cma.j.cn121430-20230703-00487.F001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技术路线图 10.3760/cma.j.cn121430-20230703-00487.T001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制订时间规划、主要领导团队及工作内容表

阶段 时间 主要领导团队 工作内容
立项及筹备 2023年2月 秘书组 撰写计划书
    注册共识
    文献回顾
    小范围专家访谈
  2023年3月 共识制订小组 召开启动会
    讨论德尔菲问卷问题
  指导委员会 确定临床问题清单
形成德尔菲 问卷 2023年4月至5月 指导委员会 确定检索策略、纳入和排除标准
  秘书组 文献检索、筛选、整合
  秘书组 形成德尔菲问卷
德尔菲流程 2023年6月至7月 共识制订小组 发放第1轮德尔菲问卷
  秘书组 反馈并汇总专家意见形成第2轮德尔菲问卷
  2023年8月至9月 共识制订小组 发放第2轮德尔菲问卷
  秘书组 反馈并汇总专家意见
  2023年10月 共识制订小组 召开第3轮德尔菲面对面会议,商定共识推荐意见及内容
定稿及发布 2023年11月 秘书组 共识初稿撰写
  外部专家评议小组 审阅初审与几轮修改
  指导委员会 决定投稿
1.2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发起机构:

为解决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相关的临床实际问题,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2023年2月由周建新教授牵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对2013版的《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进行更新修订。

1.3 共识注册:

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org)进行双语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3CN332。

1.4 共识制订工作小组及其职责:

专家共识工作组由指导委员会、共识制订小组、秘书组、外部专家评议小组共4个小组组成。

1.4.1 指导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由神经重症医学专家和方法学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为:①邀请多学科领域专家组建共识制订小组、秘书组和外部专家评议小组;②确定共识编写日程;③确定文献检索的主题和范围;④方法学指导及质量控制;⑤组织召开共识会议;⑥审定专家共识全文并决定是否发表。指导委员会设立2位主席,其中1位为临床专业主席,作为共识的总负责人;另1位为方法学专家主席,负责共识的顶层设计、方法学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2位主席不存在与共识相关的利益冲突。

1.4.2 共识制订小组:

为保证共识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考虑到神经重症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和镇痛镇静在ICU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医疗资源存在地域性差异、神经重症单元构建和专业人员的背景及治疗差异等,委员会邀请国内36位神经重症领域专家以及1名方法学领域专家参加共识制订小组。共识制订小组主要职责为:①评估专家共识的范围和所涵盖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②完成德尔菲问卷并多次讨论,商定推荐意见;③推广专家共识。共识制订小组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张琳琳副教授担任主席,负责统筹推动德尔菲问卷调查,不存在与共识相关的利益冲突。

1.4.3 秘书组:

秘书组成员由神经重症临床人员组成,所有人系统学习了循证医学与指南方法学。其主要职责为:①协调各项工作,记录此次制订共识的完整过程;②进行共识注册,在指南方法学专家的指导下起草计划书;③设计问卷调查表,初步整理调研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相关临床问题;④根据PICO原则[15],从共识适用的实践领域、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包括利和弊)4个方面,确定专家共识范围;⑤完成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和证据汇总,设计德尔菲问卷,统计问卷结果并反馈给共识制订小组;⑥撰写专家共识初稿,并根据共识制订小组、指导委员会、外部专家评议小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1.4.4 外部专家评议小组:

由指导委员会邀请未参与此共识制订的4名神经重症和1名临床流行病方法学领域的专家组成外部专家评议小组。外部专家评议小组的主要职责为:从科学性和预期依从性等方面对最终形成的推荐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1.5 利益冲突声明:

为避免利益冲突,由指导委员会的2位主席和1名不参与共识制订的神经重症临床医师负责审核与管理,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成员进行定期评估和恰当管理,共识制订所有工作小组均需如实填写利益冲突声明表并同意在共识中发表,在共识制订过程中定时更新利益冲突情况。

1.6 共识使用范围:

本共识中推荐意见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目的、评估(评估工具的选择以及镇静深度的个体化目标管理等)、镇痛镇静药物的合理选择、难治性颅高压以及目标体温管理过程中的镇痛镇静。共识使用单位为收治神经重症患者的医疗单元。共识的使用者为神经重症医师、收治神经重症患者相关的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等。共识针对人群为成人神经重症患者。

1.7 临床问题的提出与收集及重要性评估:

秘书组通过临床调研以及文献复习,针对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提出相关临床问题,以PICO格式[15]形成初始临床问题清单。问卷基于遴选出的临床问题并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1617],4~5分表示同意共识采纳此问题,1~2分表示不同意。经专家反馈后,结合赞同率和专家意见,将问题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由指导委员会审核、确定最终临床问题清单。提出及收集临床问题的流程见图2

10.3760/cma.j.cn121430-20230703-00487.F002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23)》最终临床问题清单形成流程
1.8 检索策略 1.8.1 数据库: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从建库到2023年4月。

1.8.2 主题词:

设定中文主题词或关键词,包括神经重症、重症脑损伤、颅脑损伤、缺血性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感染、脑肿瘤、脑出血、镇痛、镇静、谵妄、镇静深度、疼痛评估、颅内压监测、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环泊酚、瑞芬太尼、瑞马唑仑、氯胺酮、氢吗啡酮、难治性颅高压、低温治疗等;英文主题词或关键词包括:neurocritical care、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ischemia、neurotrauma、traumatic brain injury、traumatic SAH、perioperative neurosurgical care、postcraniotomy、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intensive care unit、sedation、pain、delirium、agitation、midazolam、dexmedetomidine、propofol、cyclopofol、remifentanil、remazolam、ketamine、hydromorphone、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therapeutic hypothermia等。以逻辑符号组合相关检索式,以PICO形式解构临床问题,由循证医学专家指导培训秘书组。

1.8.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由共识制订小组和指导委员会的3位主席决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秘书组经培训后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纳入的人群是成人神经重症患者,即罹患原发或继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并存在或潜在器官功能障碍,需要重症加强医疗监测和治疗的患者[18]。选择研究类型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观察性研究(如队列研究)。并且,与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相关的指南、共识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也进行筛选,并整理成表格。

1.8.4 证据筛选及数据提取:

秘书组组建3组人员进行证据筛选,每组2人,每位研究人员在初步检索结果中按照题目、摘要、全文的顺序逐步筛选文献,并使用方法学专家预先设计的文献信息提取表格,整理并记录排除的以及最终纳入的文献数量和相关信息。每篇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工作均由2人独立完成,筛选结果由秘书组组长定期审阅并决定。依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证据质量表》[19],按照证据质量等级[20]从高到低排列的研究证据类型依次筛选和选用文献,叙述性综述、病例系列和病例报告和已发表的会议论文集摘要以及已注册但未完成的研究被排除在外。

1.9 形成推荐意见和共识:

共识制订小组根据证据质量、患者偏好及价值观、经济学分析、利弊平衡、公平性与人权、可接受性与可实施性等因素形成推荐意见,并且通过选择同意程度形成专家共识的推荐建议初稿。秘书组对2轮德尔菲问卷以及面对面会议的结果,按照规则进行统计并完善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的规则为:若参与共识投票的专家同意该条推荐意见的比例≥75%[21],则达成共识;对于未达成共识,但赞同率在50%~75%的推荐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进行下一轮专家共识讨论;若赞同率<50%,则删除该推荐意见。最终经过2轮德尔菲问卷调查,根据共识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及可行性进行综合评分(0~9分),并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0~3分为不推荐,4~6分为弱推荐,7~9分为推荐。然后组织共识制订小组召开面对面会议,结合最新临床医学证据,分别对共识条目进行审阅。秘书组在综合评分基础上,再次查阅及增补最新文献,形成最终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

1.10 推荐意见外部专家审阅及批准:

秘书组需要先组织外部专家评议小组审阅,根据其反馈意见解决问题后,再将推荐意见交由指导委员会审批。若其主要问题为修改推荐意见,需共识制订小组再次开会讨论。秘书组将记录每一份同行评审意见并进行回复。

1.11 共识撰写、发布与更新:

推荐意见经指导委员会审批后,秘书组将参照RIGHT撰写共识,由共识制订小组进行定稿,并再次提交指导委员会批准。共识拟在2023至2025年发布中英文双语版本,计划在3~5年后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根据新的临床需求,依据更新流程对共识进行更新。

1.12 共识的推广、实施与评价:

共识正式发布后,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等进行传播,具体方式:①将共识内容简化为标准使用手册、期刊和流程图,推广至共识使用单位及使用人员;②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对神经重症医护人员进行宣讲和培训;③录制共识详解视频,在微信群和公众号予以推广;④收集共识实施后存在的问题,评价共识实施的效果。

2 展 望

本共识是对2013年版的《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更新,按照国际标准化指南制订撰写规范,聚焦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诊疗相关的关键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进行文献收集、整理、评价,在周建新教授领导下,组织神经重症、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方法学专家等组成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共同编写。相信本共识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诊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Devlin JW, Skrobik Y, Gélinas C,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agitation/sedation, delirium, immobility, and sleep disruption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CU [J]. Crit Care Med, 2018, 46 (9): e825-e873.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3299. Shehabi Y, Howe BD, Bellomo R, et al. Early sed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N Engl J Med, 2019, 380 (26): 2506-2517. DOI: 10.1056/NEJMoa1904710. Hughes CG, Mailloux PT, Devlin JW, et al. Dexmedetomidine or propofol for seda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with sepsis [J]. N Engl J Med, 2021, 384 (15): 1424-1436. DOI: 10.1056/NEJMoa2024922. 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委员会.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 (10): 726-734.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10.00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 (5): 324-330.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9.05.002.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 (7): 387-393.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3.07.003. Chen K, Yang YL, Li HL, et al. A gap existed between physicians' perceptions and performance of pain, agitation-sedation and delirium assessments in Chinese intensive care units [J]. BMC Anesthesiol, 2021, 21 (1): 61. DOI: 10.1186/s12871-021-01286-w. 王雪,曾芬莲,吴海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镇痛镇静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 (9): 122-127.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23.09.029. Institute of Medicine (US)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Developing Trustworth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can trust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ndbook for guideline development, 2nd ed [EB/OL]. (2014-12-18) [2023-06-25].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45714. 杨克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3. 陈耀龙,杨克虎,王小钦,.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J].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 (10): 697-703.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11228-02911. Brouwers MC, Kho ME, Browman GP, et al. AGREEⅡ: advancing guideline development, reporting and evaluation in health care [J]. CMAJ, 2010, 182 (18): E839-E842. DOI: 10.1503/cmaj.090449. Chen YL, Yang KH, Marušic A, et al. A reporting tool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 care: the RIGHT statement [J]. Ann Intern Med, 2017, 166 (2): 128-132. DOI: 10.7326/M16-1565. Eriksen MB, Frandsen TF. The impact of patient,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utcome (PICO) as a search strategy tool on literature search qu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J]. J Med Libr Assoc, 2018, 106 (4): 420-431. DOI: 10.5195/jmla.2018.345. 吴永泽,王文绢.不同应答等级对likert式量表特性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 (2): 215-217. Leung S. A comparison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normality in 4-, 5-, 6-, and 11-point likert scales [J]. J Soc Serv Res, 2011, 37 (4): 412-421. DOI: 10.1080/01488376.2011.580697. Wijdicks EF. The history of neurocritical care [J]. Handb Clin Neurol, 2017, 140: 3-14. DOI: 10.1016/B978-0-444-63600-3.00001-5.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 2011 Oxford CEBM levels of evidence: introductory document [EB/OL]. [2023-06-25]. https://www.cebm.ox.ac.uk/resources/levels-of-evidence/levels-of-evidence-introductory-document.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xplanation of the 2011 OCEBM levels of evidence [EB/OL]. [2023-06-25]. https://www.cebm.ox.ac.uk/resources/levels-of-evidence/explanation-of-the-2011-ocebm-levels-of-evidence/. Diamond IR, Grant RC, Feldman BM, et al. Defining consensus: a systematic review recommends methodologic criteria for reporting of Delphi studies [J]. J Clin Epidemiol, 2014, 67 (4): 401-409. DOI: 10.1016/j.jclinepi.2013.12.002.